再次,保理公司应当密切跟进应收账款的回款,一旦发现回款异常,应启动预警机制,立即跟进调查具体原因,必要的时候马上向买家送达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书,将暗保理转为明保理。
不良贷款率1.03%,比2012年末上升0.29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91.75亿元,同比增长26.24%。
分析人士指出,整体而言,股份制银行两位数的净利润增速可能难以持续。银监会近日公布的2013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去年共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4.5%,该业绩增速虽较2012年低4.5个百分点,但长江证券(行情, 问诊)分析师刘俊表示,这仍好于市场预期。标签:26.24%|净利润|利润增速责任编辑:杜思思 杜思思。此前公布业绩快报的浦发银行)和招商银行去年净利润增速均为两位数,其中,浦发增长19.79%,招行增长14.42%后一种状况更糟糕,企业的日常支付账户里没有备付现金,将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短期内没有投资计划。
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与2013年银行间市场资金融入融出的最终统计结果非常相似。果不其然,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再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32万亿元。人民币脱钩美元可行性探讨如何把美元升值对人民币的冲击降到最低呢?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似乎在业内渐成共识。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逼近跌停位,央行并未出手干预,再加上连续两个工作日大幅下调人民币中间价,这些是否意味着央行有意为人民币贬值开绿灯?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尚有待观察。人民币贬值压力考验央行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各大央行陆续打响通缩保卫战,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越发巩固美元强势地位。26日中国央行继续下调中间价,使累积的贬值压力找到宣泄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将持续大幅贬值,关键看央行的态度。央行连续两个工作日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意味着央行有意在扩大人民币的下跌幅度。
根据央行规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相反,由于人民币盯住美元,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将随着美元指数一起加速攀升,这将对出口造成更大的压力,将促使国内采取更多内生性微刺激措施,倒逼国内改革。
如果央行再次下调中间价,会让市场认为央行有意让人民币贬值。这将增加资本流出压力并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是央行希望见到的。2014年12月,外汇占款明显回落。此外,谢亚轩等多名业内人士均对本报记者表示,昨日盘中并未见央行入市进行干预。
人民币贬值时机是否成熟了呢?多位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昨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384,较前一交易日(1月23日)的6.1342再度下调了42个基点。人民币大幅下跌后结汇盘增加,对冲人民币贬值压力,使人民币在6.2500上方持续波动。刘东亮称,考虑到我国目前贸易顺差太大,央行预计不会轻易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央行会否维稳?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中间价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央行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态度。也有媒体报道称,某股份制银行交易员表示,并未见到明显的中资大行结汇打压美元价格。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央行正在努力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需要经历两个中间状态,首先是央行减少干预、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其次是央行尽量不干预,但不承诺不再干预,可以随时恢复干预。在刘东亮看来,预计央行会选择维稳或者上调中间价,因为目前人民币贬值条件并不成熟。
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持续贬值,但不容忽视的是,人民币在非美货币中仍表现相对强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一直延续升值势头。贬值时机尚不成熟1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欧洲央行推出QE,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走强,从而可能会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市场分析人士称,中国央行近几个月来一直在默许人民币贬值。人民币是否已经进入贬值通道?在全球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否应该主动贬值寻求自保?市场一定会密切关注今日(1月27日)央行给出的中间价。逼近跌停位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价为6.2542,延续上一交易日(1月23日)下跌势头,并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两日跌幅人民币贬值时机是否成熟了呢?多位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人民币是否已经进入贬值通道?在全球非美元货币普遍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是否应该主动贬值寻求自保?市场一定会密切关注今日(1月27日)央行给出的中间价。根据央行规定,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自上周欧洲央行推出QE(量化宽松政策)后,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开始酝酿。央行连续两个工作日下调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意味着央行有意在扩大人民币的下跌幅度。
此外,谢亚轩等多名业内人士均对本报记者表示,昨日盘中并未见央行入市进行干预。而谢亚轩对人民币贬值最大的担忧是,市场会形成对人民币持续贬值的预期,降低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
此外,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跌幅度已逼近中间价的最大波幅2%,最大跌幅达到1.95%,刷新历史纪录。值得注意的是,1月23日,人民银行已经大幅度下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95个基点,由6.1247下调至6.1342,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下跌137个基点,创2014年12月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这将增加资本流出压力并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这样的恶性循环不是央行希望见到的。26日中国央行继续下调中间价,使累积的贬值压力找到宣泄出口,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将持续大幅贬值,关键看央行的态度。
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过于坚挺将不利于国内经济复苏。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持续贬值,但不容忽视的是,人民币在非美货币中仍表现相对强势,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也一直延续升值势头。
人民币脱钩美元可行性探讨如何把美元升值对人民币的冲击降到最低呢?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似乎在业内渐成共识。刘东亮对本报记者分析称,目前人民币不能贬值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贸易顺差过大,去年11月份,贸易顺差创历史纪录,12月份顺差额为历史第三高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如果再贬值,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2015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容小觑。市场分析人士称,中国央行近几个月来一直在默许人民币贬值。
逼近跌停位1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收盘价为6.2542,延续上一交易日(1月23日)下跌势头,并创下自2008年12月以来的最大两日跌幅。人民币贬值压力考验央行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各大央行陆续打响通缩保卫战,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越发巩固美元强势地位。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分析称,美国此轮复苏伴随贸易再平衡,不会直接带动中国的出口。刘东亮称,考虑到我国目前贸易顺差太大,央行预计不会轻易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期今年人民币汇率最大贬值幅度将达5%左右。人民币大幅下跌后结汇盘增加,对冲人民币贬值压力,使人民币在6.2500上方持续波动。
标签:人民币贬值|压力|央行责任编辑:李志萍 李志萍。贬值时机尚不成熟1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欧洲央行推出QE,加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正常化的趋势,将会进一步推动美元汇率走强,从而可能会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形成下行压力。
最近两个月以来美元指数走强、人民币下行,已经导致居民和企业持有美元意愿增强,购买美元增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央行正在努力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人民币与美元脱钩需要经历两个中间状态,首先是央行减少干预、扩大汇率浮动范围,其次是央行尽量不干预,但不承诺不再干预,可以随时恢复干预。